李唐,1066年生,1150年逝世,河阳三城(今河南孟县)人。北宋末南宋初画家。字晞古。初以卖画为生,徽宗赵佶朝(1100~1125)补入画院。高宗南渡,李唐亦流亡至临安,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,时年近八十。擅画山水,变荆浩、范宽之法,用峭劲的笔墨,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。晚年去繁就简,创“大斧劈”皴,所画石质坚硬,立体感强。
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,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。兼工人物,初似李公麟,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,并以画牛著称。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、马远、夏圭、萧照等师法,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存世作品有<万壑松风>、《清溪渔隐》、《长夏江寺》、《采薇》等图。
《采薇图》,绢本,淡设色,纵27.2厘米,横90.5厘米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,是以殷末伯夷、叔齐“不食周粟”的故事为题而画的。司马迁所著之<史记>中即有“伯夷列传”,伯夷和叔齐是殷的诸侯孤竹君(国在今河北卢龙南)的两个儿子,孤竹君立其三子叔齐为继承人。孤竹君死后,叔齐要把继承权让给哥哥伯夷,伯夷不肯接受,说这是父命,不可违背,最后逃跑了。叔齐见状也离家出走。兄弟二人出走后先后投奔了西伯姬昌(即周文王),不久姬昌死,儿子姬发(即周武王)要出兵讨伐纣王。伯夷、叔齐拦住姬发的马头谏阻,认为臣子造反讨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。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后,伯夷、叔齐深以为耻,表示决心不吃从周朝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,于是逃隐至首阳山(在山西永济县境),采食野菜充饥度日,最后双双饿死在山里,临死前还作了一首采薇歌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!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!神农虞夏忽焉没兮,我安适归矣?于嗟徂兮,命之衰矣!”表示了坚决不屈服的志向。
李唐所画的《采薇图》,即着力刻划了这两个古代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。图中描绘伯夷、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,伯夷双手抱膝,目光炯然,显得坚定沉着;叔齐则上身前倾,表示愿意相随。伯夷、叔齐均面容清癯,身体瘦弱,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,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。作者着墨不多,就把伯夷、叔齐在特定环境下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,达到了很高的水平。
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,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,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,可谓是“借古讽今”,用心良苦。
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网址:http://www.zgsshh.com/
版权所有 © 2014 中国诗书画研究会 ZGSSHH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10-63939326、13301292128 13521162888 18146529321 Email:zgsshh@163.com 京ICP备13032347号-1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邮编:1000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