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里科夫(1848~1916)俄国画家。1848年1月12日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,1916年3月6日卒于莫斯科。巡迥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。早年就学于彼得堡美术学院,曾游学意大利、法国、德国。他的创作生涯主要善于取材于俄罗斯历史事件。187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,同年获一级艺术家称号。成名作都取材于历史事件,表现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。代表作《近卫军临刑的早晨》和《缅希科夫在别廖佐夫》以宏大的场面,生动地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,借历史事件影射沙皇对人民群众镇压的现实,获得艺术界的高度评价。巡回展览画派因此吸收他为正式会员。其后的作品如《攻陷雪城》、《叶尔马征服西伯利亚》、《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》等,都表现了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。为了创作《斯捷潘·拉辛》这位1667年农民起义领袖,他多次深入顿河、伏尔加河哥萨克聚居区体验生活,表明了他对创作的严肃态度。晚年因观点分歧离开巡回展览画派。重要作品还有《女贵族莫洛卓娃》、《公主访问女修道院》、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暴动》等。
《女贵族莫洛卓娃》
《女贵族莫洛卓娃》画布,油彩;纵304厘米,横587.5厘米;作于1887年;藏于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。
康主教的宗教改革,就社会意义来说是进步性的,并得到了彼得大帝的父亲阿历克赛·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支持。分离派的行动显然是一种反动行为,它阻碍了国家的发展,但是这一行动却得到了处于愚昧状态的宗教信徒的支持和拥护。莫洛卓娃是一个孀居的贵族夫人,她把整个身心奉献给旧的"人民的"宗教事业,她把自己的住宅变成一个修道院,是一切不赞成新教的信徒们的避难所。
在这些形象上,苏里柯夫也正确地显示了沙皇俄国的人民生活,贫困,愚昧无知与被压迫的情景。这幅作品 和他的《近卫军临刑的早晨》所描绘的一样,都正确地反映了沙皇俄国时代的新旧矛盾的斗争,以及人民群众的悲剧性结。
《女贵族莫洛卓娃》的画面色调阴郁灰暗。中间部分最宽阔,人群密集,也是画中最暗淡的部分,感觉很沉重。天空和白雪是明亮的两个部分,天空明亮由城墙和楼宇点缀,反衬出天空的温暖色彩。地上的白雪泛着温柔的玫瑰色相,使人没有感觉到冰凉。中间部分的人群衣服都是深颜色的,感觉沉重。画家巧妙地用衣服上有颜色的色块将人物分开,人物的面孔因此显得突出清晰。人群中表情各异,大部分的观者内心是沉重的,也有衣冠楚楚的贵族们脸上绽放了笑意,童真的孩子们追逐着马爬犁。整幅画充满了冲突,色彩的冷热,油彩的薄厚,人物心情的反差,都使画面的故事达到了极端戏剧化的效果。画家不断创新,大胆使用光线和色彩,注重人物的心理刻划,精确地展示了莫洛卓娃顽强的性格特征。
苏里柯夫在创作《女贵族莫洛卓娃》这幅画时,需要塑造一个带着狗的流浪女人的形象,画了几十张草图,特别是那只狗,总不如意。为此,他几乎每天都到街头巷尾,甚至去郊区寻找狗的模特儿。
有一天,在一个小胡同里,老太太牵着的一条小黑狗的神态吸引了他的目光。由于距离较远,为了把这条狗速写下来,苏里柯夫急忙追赶,老太太发觉后,以为遇上了贼,就惊慌地小跑起来,苏里柯夫追的满头大汗,仍不肯放弃。躲闪行人,过两条街才追上老太太。老太太明白原因后,同意让他画了几张狗的速写。苏里柯夫的名画《女贵族莫洛卓娃》里的那只与众不同的微跛的小黑狗就是从这里来的。
小黑狗在《女贵族莫洛卓娃》中只是一个细节,就是为了描绘好这么一个细节,苏里柯夫都不轻易放过,如果没有这种严肃认真的敬业精神是不会有《女贵族莫洛卓娃》这幅世界名画的。
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网址:http://www.zgsshh.com/
版权所有 © 2014 中国诗书画研究会 ZGSSHH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10-63939326、13301292128 13521162888 18146529321 Email:zgsshh@163.com 京ICP备13032347号-1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邮编:1000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