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诗书画研究会-名作欣赏-书法作品-苏轼《新岁展庆帖》
苏轼《新岁展庆帖》

    苏轼(103718日—11018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1063)年间“进士”。其文汪洋恣肆,豪迈奔放,与韩愈并称“韩潮苏海”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雄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。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    《新岁展庆帖》,北宋苏轼书。纸本。纵30.2厘米×横48.8厘米。苏东坡的《新岁展庆帖》作于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,是苏东坡44岁那年的大年初二写给他湖北的朋友陈慥(季常)的信札。这件作品历经900多年的历史,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
 

 

 

 

《新岁展庆帖》

 

 

 

 

    此帖信手写来无拘无束,横竖斜直,率意而成,挥洒自如,姿态横生。笔力雄健,骨劲肉丰,更可展示作者的书法风格。曾经明项元汴,清安岐、清内府递藏。原帖藏北京故宫博物院。有影印件行世。

苏东坡一生度过了64个春秋,为后世留下了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,但他的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相比,简直不能成为比例,画就不必谈了,单书法而论,也似乎“少得可怜”,大量复制作品充斥其中,正如董其昌跋《人来得书帖》后所言:“东坡真迹,余所见无虑数十卷,皆宋人双钩廓填。坡书本浓,既经填墨益不免墨猪之论。唯此二帖(指《人来得书帖》、《新岁展庆帖》),则杜老所谓‘须臾九重真龙出,一洗万古凡马空’”。董其昌的话一来说了苏东坡存世作品中的问题,二来说了此二帖的珍贵。

    苏东坡对自己的书法,似乎是“我书臆造本无法,点画信手烦推求”。其实不然,苏东坡对自己的书法是相当苛求的,我们不能以苏东坡一两句诗文作为证据,继而判定苏书的“随意性”,况且上述的诗句,我们应该看到他是在什么场合,对什么有感而发,而不能仅以一两句文字上的表述,进而揣摩苏字的构成,于是乎只学会了苏东坡的“狂”,而未解这“狂”是来自“退笔如山未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”的字内字外工夫,所以,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将其尽可能找得到的论书文字放在一处,综合起来看。

    读帖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侯镜昶先生尝言:“他(指苏轼)在宋代书苑中的地位,可用‘承前启后’四字概括。所谓‘承前’,指他能承唐风,善书碑碣。宋书家善碑者,除蔡襄外,东坡一人耳。说他‘启后’,主要是创造了宋代行书的独特风格。特别是贬黄州以后所作书,更达高超的境界。”从侯镜昶先生的这一段话中,我们可以知道苏东坡的书法是碑帖兼善的,而作为傲视后来、名垂千古的恰恰又是他的行书。关于苏东坡的书法继承,我们听听他儿子苏过是怎么说的:“少喜二王书,晚乃喜颜平原,故时有二家风气,俗子不知,妄谓学徐浩,陋矣。”从这里我们再翻过来看看《新岁展庆帖》,是否能看出碑帖杂糅的苏轼风格的简札书法?我们看他自己在《书黄子思诗集后》中是怎么说的:“予尝论书,以谓钟、王之迹,萧散简远,妙在笔画之外。至唐颜、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,极书之变,天下翕然以为宗师,而钟、王之法益微。”

    《新岁展庆帖》是一个分水岭,从帖中显示出悠游自如的笔触中,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书写者的那种自信和从容。说这个帖子好看耐看,用苏东坡自己的话来说“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缺一,不成为书也”(《论书》),这五方面反映在这个帖子里面,可称得上是具足完备。我在读这个帖子的时候,先从整体欣赏,次之每行每行地看,最后又从每个字甚至每个字的笔画看,不仅得到了很大的精神享受,而且还领会到了苏书的妙处。尤其是看帖中每个字的用笔,如果能随着书作者的笔触沉潜、升华,那就捕捉到了作者作书时的用笔节奏,达到了共鸣,进而能使欣赏者从此不隔阂,临习者从此不懵懂。

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网址:http://www.zgsshh.com/   

版权所有 © 2014  中国诗书画研究会  ZGSSHH.COM  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10-63939326、13301292128  13521162888  18146529321    Email:zgsshh@163.com  京ICP备13032347号-1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  邮编:100038

    网站建设:铭阳传媒